上部:第四章 汲丹石室(3 / 4)

魏晋风云 寒稽古 5123 字 2020-08-01

,吸入了大量砷汞有毒蒸气,又经常试丹,所以体内积聚了大量毒素,尸首常年不腐,也许丹药和石洞密闭没有氧气都有关。

不过除了中毒,尸首上还有一处伤口。伤口在喉部,极细的一道。因为裂口极细,伤口被割开后迅速合上而不被发觉。 不知究竟是何种凶器所致。

“软剑?”王劭问

“不会是软剑,就算是最薄的软剑,也要二分厚,可这个伤口细得多。”掌狯说。“会不会是刺或者判官笔?”他扭头看掌笠。

掌笠摇摇头。

“如果是刺划过,伤口应该是中间深两端渐浅,可这伤口深浅均匀。”宋负回答。

“又细,力道又重,还能一招致命,这是什么兵器?”大家都在脑海里搜索着。

“莫不成用的是线吗?”不知有谁说了一句。

“线?”掌笠和掌狯对视了一眼“鱼线?”“琴弦?”王劭和掌狯俩人异口同声。

“这倒很像啊,不过有人用这种武器杀人吗?”宋负说。

“我曾听一位朋友说,万物皆可杀人。如果按这个道理,的确有可能啊。”王劭说道。

“如果力道足够大,应该可以。”掌笠终于开了口。

“工部那里有何发现。”

“我们这边到没特别发现。这石室设计的还是很规矩的,但建造却粗糙。”赵启答到。

“难道是那位登仙的淮南王刘安的衣冠冢?”赵启问。

“如果是刘安的衣冠冢,应该放八卦紫金道袍,怎么会放铠甲和大刀?炉里的金丹、萤石都还在,而且好像也没丢什么。”王劭否定了他的说法。

“掌狯,你怎么看?”

“少主,我觉得,也许并非没盗走任何东西。”掌狯有点不确定地说。

“哦?”掌笠抬了抬眉毛。

“我回想起,这右边的棺材里,好像少了件东西。我发现佩刀旁边有一块长约两掌的浅色长条形印记,似乎曾经放置过什么,被取走留下的痕迹。看形状,像个匣子 ,也有可能是一卷竹简。”掌狯说道。

要不要再去石室看看呢?

当晚,寿阳县令已经被好了几桌酒菜,豆腐宴!这里豆腐之所以有名,是因为豆腐的发明者恰恰是那位登仙的淮南王刘安。豆腐最初取名为菽乳。刘安当年被封为淮南王,其都邑就设在寿春。他好道,沉于炼丹,取山中清泉磨制豆汁,又用豆汁培育丹苗,不料仙丹没有炼成,倒是豆汁和石膏、盐起了化学反应,形成鲜嫩绵滑的豆腐。之后,八公山周围的村镇都开始做豆腐。经过百多年的演变,这里的人将豆腐与其他食材一起,烹出各式佳肴,并取名豆腐宴。

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,案子虽然没有什么眉目,但至少也算有所发现。大家也的确该放松一下了。因此不管是掌笠还是王劭,都没有干涉大家饮酒。几天下来,兵部、工部、寿阳县捕快们,也日渐熟络起来,大家在酒席上推杯换盏、大口吃菜,好不热闹。

世族之家,好酒也是一种风范,王劭自然也不例外。备的是屠苏酒。屠苏酒,屠者割也,苏者腐也。据说是神医华佗所创,在晋之后甚为流行。是将桂枝、白术、防风、花椒、乌头、大黄等药材放入黄酒中,浸泡而成,有祛风寒、辟疫疠之效,最适冬饮。大家刚进了石洞,又遇到死尸,正适合饮屠苏酒。此酒入口有一种浓烈的药辛入味,但喝下后一股暖流就会袭满腹腔,甚是暖人。

几杯下肚就已经有些微醺了。不知喝了多少,也不知喝了多久,酒席散去时,大家早已醉意朦胧。王劭躺在床榻上,竟然接着酒意做了一个梦,好长好长的梦

不知何时,王劭感觉自己躺在一片草地上,身下的草软软的,艳阳刺得眼有些睁不开,他就这样半闭着双眼,张开四肢,懒懒地躺着,任暖洋洋的风吹过。一阵琴声不知从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