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个都是村办小学毕业。
村办小学师资力量有限,宋应星和他大哥宋应升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只是考到举人,不过这在穷乡僻壤的宋官村也算是大人物了。
万历四十三年江西乡试,省一万多名考生中,宋应星排名第三,宋应升排第六,而整个奉新县几乎军覆没,只有他们兄弟俩中举。当县令派人用高头大马接送他俩回家,那一年宋应星才二十八岁,他意气风发的对大哥说来年,我们京城再战!
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,你一个农村高中出来的毕业生,怎么跟人家北京四中的竞争?所以很简单,第二年的北京会试兄弟二人双双落榜。
宋应星和大哥拎着铺盖卷,悄悄站在北京永定门前,两人谁也不说话,宋应星咬牙发誓道三年后,老子会回来的。
这次兄弟二人学乖了,人家可以进名师补习班我们也行,所以他们联络几个落榜同学,跑到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报了复读班。班主任是知名教育家舒曰敬,招生口号是一时名公巨卿皆出其门下。
宋应星埋头苦读三年,第二次参加会试的结果还是名落孙山。兄弟俩又灰溜溜的来到永定门前,站在当年发誓的地方说道三年后,老子会回来的。
那知道北京不相信眼泪,宋氏兄弟就这样三年又三年,参加了六次会试部失败。宋应星也从单身青年变成了两个娃的爹,你饿肚子读书可以,但是老婆孩子不能不吃饭,没办法宋应星只能向这个无情的社会低头,在崇祯八年,以四十八岁的高龄,宋应星才找了份正经工作,在县城的教育局当一个不入流的局长。
崇祯八年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,国都缺少有能力的官员,宋应星在当满四年局长后,因为成绩斐然,考列优等,升任为福建汀州府推官,也就是汀州府司法局局长。
在崇祯十六年,宋应星被提拔为凤阳府亳州知州,这已经是正五品的中级官员了,在升一级就是高级官员。可是宋应星
在十几年的宦海中看透了这个的官场,在加上当时凤阳总督是马士英,宋应星对马士英这种人多有不齿,所以在知州的任上干了不到一年就以身体原因辞官回家。
现在马士英的儿子马铖找到宋应星,让他出山帮忙,宋应星听安镇南说完后马上毫不犹豫的拒绝了。虽然安镇南手持陈子龙的书信,但是宋应星连看都没看,你陈子龙虽然名头很大,什么云间三子之一,但是宋应星今年快六十了,也不想在官场上发展,自然不用给陈子龙面子。
安镇南是一个彝人,原本汉话就说的不流利,现在看宋应星一副死样子,火气上来指挥手下将宋应星一家七八口子都抓了起来。
马铖听安镇南说完详细经过,气的大骂道“老安你真是废物,老子让你抓人了吗?他不同意你不会想别的手段?”
安镇南听马铖骂自己也心中气苦,这件事太难办,让安镇南去杀人放火完没问题,但是去当说客确实有些难为他了。
马铖看到安镇南红头涨脸的样子知道确实有些难为他了,马铖放缓语气说道“好了,既然请回来了那就算了,长途辛苦,你带着人去休息吧!这次新军扩编你已经成为游击,一会儿去换了官服。”
安镇南还穿着百户的衣服,听自己又升官了,还连升五六级,所有不开心一瞬间都没了,马上跪倒感谢马铖之恩。
马铖现在哪有心情管安镇南,赶紧来到囚车前问道“这位可是老师宋大人?”
第一辆囚车里面关着一个干瘦老头,这老头穿着一身灰布短衫,花白的胡子垂于胸前,正在闭着眼睛在囚车中养神。马铖看到宋应星是这个样子真是不敢相信,这哪里是五品知州,明明就是个种地的老农。
马铖看到这个老家伙没搭理自己,再次问道“可是宋师?”
囚车里面的老家伙这时睁